譚嗣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湖南瀏陽人;生于清同治四年。父繼洵湖北巡撫。十二歲喪母受庶母虐待倍極艱苦。嗣同少年倜儻有大志其學以日新為主視倫常舊說無足措意者父素謹飭以是頗見惡。嗣同乃游新疆參巡撫劉錦棠幕府劉奇其才將薦之于朝因故未果十年間往來冀、甘、陜、新、豫、湘、吳、皖、浙、臺諸地遍交天下士見聞益廣。光緒二十一年(1895)甲午戰后發憤提倡新學首在瀏陽設一學會集合同志講求自強之道;時「強學會」倡于北京及上海天下志士云集嗣同時年三十一歲先至上海后游京師訪康南海(有為)于北京不遇因見梁啟超得聞南海講學宗旨與經世條理大為傾倒。翌年從父命就官為候補知府職居次南京一年精研儒佛精奧成〔仁學〕一書。已而應湘撫陳寶箴子陳三立邀至長沙會同黃遵憲、熊希齡等設時務學堂聘梁故超為主講。 光緒二十三年六月黃遵憲任湖南按察使八月徐仁鑄來督湘學嗣同時相往來共論愛國救國之道于是聯合黃遵憲、熊希齡、唐才常共設「南學會」每七日集講一次每屆會期集者輒千數百人嗣同于會中慷慨論天下事聞者莫不動容三湘士風為之一變。時李炳寰、林圭、范源廉、蔡鍔等人皆時務學堂之高材生。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光緒帝有「定國是」之詔嗣同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四人以陳寶箴薦入覲奏對稱旨皆擢四品卿軍機章京同參新政號稱「軍機四卿」。四人雖同被命每召對嗣同建議獨多。光緒欲開懋勤殿設顧問官令嗣同擬旨必載明前朝故事將親詣頤和園請命太后嗣同退謂人曰:「今乃知上絕無權也。」時榮祿督畿輔袁世凱以監司練兵天津詔擢世凱為侍郎召入覲。嗣同嘗夜詣世凱有所議詎世凱外和內叛譖于太后八月六日太后自頤和園還宮收回政權光緒帝被囚于瀛臺康有為逃日本避禍啟超避匿日本使館嗣同往見之啟超勸其同東游嗣同曰:「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俠士王五屢謀救之嗣同決犧牲一己以振人心卒不去遂被逮入獄。八月十二日與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同棄市是為「戊戌六君子」。嗣同臨死前于獄中賦〔題壁詩〕一首云:「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兩崑侖。」享年三十三歲;夫人李氏聞而以身殉。 嗣同少懷大志淹博群籍好任俠能文章;治學不特深受公羊學影響且以佛學、理學與西學相會通。梁啟超撰〔譚瀏陽傳〕中稱他「幼治算學頗深造亦嘗盡讀所謂格致類的譯書又治佛教之唯識宗、華嚴宗而通之以科學用今文學家太平大同之義以為世法之極軌而通之以佛教。」嗣同生平最推崇黃棃洲、王夫之兩人而其學亦有以似之。 嗣同著有〔仁學〕二卷、〔莽蒼蒼齋詩集〕二卷、〔遠遺堂集外文初續編〕二卷、〔石菊影廬筆識〕二卷均收入后人刊刻之〔譚瀏陽全集〕中。
譚嗣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清湖南瀏陽人。精通群籍為人任俠富改革思想;光緒變法時用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變法失敗后為慈禧太后所殺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