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服從是個人在意向與行動上對于某個加諸其身上之權威的順服。對個人的意向而言權威所給予的命令有時會與其意愿背道而馳因此即使此命令來自于個人仍然認為是「外在的」而不是「自己的本意」。然而服從又是人類所認為的社會性且應在教育中加強訓練如社會心理學即以為服從在「社會遺傳」中為一形成因素。 從定義看服從是一個植根于兩人或更多人之間的社會心理概念在服從中有一人可以命令另一人或多個人從事某些行動。彌爾袞(S. Milgram)以為服從是一種心理機制(psychological mechanism)服從可以連結多個人的行動而導向共同目的。彌氏認為服從與「從眾」(conformity)有下列的不同:(1)層次的不同服從是不同地位及階級間的關系而從眾則是同一階層人間的關系。(2)從眾是模彷服從則否。(3)服從命令是外顯的從眾則否。(4)從眾者由于群眾需求隱而未顯故常詮釋從眾行為是自愿的;而服從者則常以缺乏意愿來解釋服從的行為。雖然服從是一種與權威有密切關系的行為但服從過程中的心理特質仍隨著人們之間關系的不同而有異例如兒童服從父母與士兵服從長官即不同前者可能出于愛與親近后者則可能出于對法定職位甚至權力的屈服。至于服從行為產生與否受到許多其他條件的影響如命令者的權威、威望;命令者是否在現場或是否有人監督命令的執行;服從者人數的多寡及其知識道德水準;以及當時的行為情境等。此外服從行為常出于有意的強迫不過在進步的社會中服從者自愿的服從與外在的強迫常能巧妙地共存。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體系中原先的「強迫」會為「合法的權威」取代也就是命令的來源是為行動者和社會所認可的具有命令的權力。因此在一個有系統組織的社會中服從的對象不僅限于某個人而是一個職位或法定位置。又在進步的社會中服從的對象也可能是權威的產物而非某人本身如交通號志或法律體系都是人們必須服從的。至于武力在現代社會中乃是保障服從行為的最后手段。綜括而言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體系中推動服從行為的不是對于武力或權力的懼怕而是服從者本身的信念相信命令者有權如此作而且也相信服從行為是社會正常運作所必需。 雖然服從與和諧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體系有密切關系但服從也常成為人們逃避自由的藉口。如弗洛姆(E. Fromm 1900~1980)所說人們常感到自己與自然世界以及別人分離而有選擇自己生命的自由但人們卻常藉著對權威的順從與服眾而放棄自己的自由以免從事選擇的困擾。彌爾袞于一九六零年代所作關于服從的實驗中發現當服從涉及第三者時多數人寧肯犧牲第三者的權益也要表現出服從此種行為表現在不同民族、性別與文化背景的人們中皆無太大差別。彌氏因而解釋其原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可能沒有提供適當的『不服從』的模式?!乖凇阜摹沟慕蹇谥氯藗円环矫婵梢曰乇芤蜃约簺Q定的責任而失去生命的意義另方面也可能犧牲無辜第三者的利益。因此真正的教育工作不只在培養受教者服從的社會化習慣也必須讓受教者了解到何為「不服從」的適當時機及適當的表達方式讓他們在發揮自我抉擇的前提下充分展露出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
服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遵從、聽從。 【造句】在軍中必須服從長官的命令。
服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遵從、順從?!度龂萘x.第一四回》:「但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