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止觀為佛教修行方法之一;止為止寂、禪定指靜坐斂心止息一切雜念而專注一境觀即智慧指在止的基礎上明察萬物辨清事理升起正智慧此種修行法門稱之為「止觀」。僧肇〔維摩詰經注卷五〕:「系心于緣謂之止分別深達謂之觀。」修習止觀為得定慧以求解脫煩惱而成佛。慧遠〔大乘大義章卷十.止、觀、舍義〕說:「止者外國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緣離于散動故名為止。止心不亂故復名定。觀者外國名毘婆舍那此翻名觀。于法推求簡釋名觀。」六朝時北方重定南方重慧至隋天臺智顗加以綜合并將止觀的修行方法教義化、組織化、體系化而發展成義理之學謂其為入涅盤的主要途徑主張定慧等學止觀雙修成為天臺宗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智顗〔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說:「泥垣(涅盤)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變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籍由。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定慧止觀一直是佛教各派借以闡發自己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
止觀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佛教修行者悟道、入道的二個主要方法。止指一種平靜、清楚而不會受到攪亂的心靈狀態;能給心更大的洞識力是修觀所不可或缺的。觀指對存在的一切物質或精神現象以無常、苦、空和無我等來觀察事物的本性真實差別。止使心從雜染和內在的障礙中解脫;觀使修行者入圣流并解脫成佛。〈六門教授習定論〉:「名一二分定者或時但有寂處而無罪觀;或有眾觀而非寂處;或時俱有應知即是止觀雙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