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說服」在人類政治、經濟、教育、宗教、與社會等生活領域都很普遍意為透過語言或非語言的溝通改變個人、團體或組織對特定人、事、物的信念、意見、態度或行動如人際溝通、廣告、大眾傳播、競選活動等。因為信念、意見或行為都與態度密切相關所以有關說服的研究與理論大都以態度為核心社會心理學也因此習慣稱為「態度的改變」(attitude change)研究。 歷來研究說服者最關切的是說服效果的因素問題首先就說服者或訊息來源而言有以下幾項重要結論:(1)說服者的專業知識、專業經驗、可信度愈高說服的效果愈好; (2)聆聽者(被說服者)愈喜歡說服者說服的效果也愈好;但如果聆聽者注意說服的內容即使說服者不受歡迎效果也較好; (3)有吸引力的說服者不但易使聆聽者喜歡也可能形成認同作用因此說服效果通常較佳但沒有吸引力的說服者說服別人從事麻煩或不愉快的工作時可能使聆聽者因認知失調反而順從; (4)至于說服雙方的相似性與說服效果的關系則較為復雜要配合其他條件才能確定。 在說服內容或訊息因素(message factors)方面主要的研究結論有:(1)對教育程度較高、理性或關切內容的對象理性的說服比情感的有效。但如果情感能與事實配合則說服的效果也很好。至于以喚起恐懼為手法的說服則有時有效有時無效; (2)正反兩種意見并陳時雖然可能模糊了說服的主題但因聽者相信所以通常說服效果較好對教育程度較高或知識豐富的人尤其如此; (3)說服內容與被說服者的原有觀點差異適中時說服效果最好相差太多或太少都不易生效。 就說服情境或溝通管道(Context Factors)而論:(1)在各種說服方式中通常以親自溝通最有效其次依序為影像、錄音與書面資料但也有例外如復雜訊息可能是書面方式效果較好; (2)提供被說服者直接經驗比透過媒體、看板、演說或包裝等方式更能引起態度變化。 就被說服者或訊息接受者(Receiver Factors)言:(1)雖有研究指出聽者的自尊等人格因素與說服的可能性有關但也并不盡然; (2)不專心的聆聽者較不易形成相反的見解因此比全神貫注者容易被說服; (3)關切說服主題的人受內容與觀點影響較大不關切主題者則受溝通者的特質或吸引力影響較大; (4)事前提供聆聽者有關訊息或給予預警會形成相反的見解對說服反而有「預防注射」效果。
說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以言詞游說使人接受其意見。 【造句】他終于說服眾人支持這項政策。
說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以言詞游說使人悅納。如:「他終于說服眾人支持這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