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精確」一詞指與事物本身極度接近的近似值(approximation)一般說來要求得最精確的近似值必須使用最精鏈(refined)的科學方法與工具。綜合看來精確的意義包括幾方面:(1)數學方面指測量(measurement)的精細程度(degree of refinement)當使用的測量單位愈小時所得的測量結果也就愈精確。(2)科學實驗方面指在標準測量(criterion measurement)上觀察到的差異(observed differences)之程度而這些差異是來自于研究人員事先安排的結果。(3)統計方面指統計結果可信度(confidence)的估計值(estimate)或是指由相關母數(corresponding parameter)而來的樣本(sample)之偏離程度(divergence)。(4)語言使用方面指敘述(statement)的確切程度(exactness)。所謂的「精確定義」(precising definition)即是指為了確定某個名詞在使用上的界限(borderline)亦即確定此詞在何種情況下可以應用而對該詞的日常用法厘清并規定以清除界定詞可能含混(vagueness)。 此字的拉丁原文為praecisio具有邏輯方面的意義。在中世紀時司考特斯(J.Duns Scotus 1266~1308)及其他經院哲學家(scholastics)將其當作推知(supposing)某個知覺對象(percept)中之一個要素的行動(act)。后來遂有將某個事物從另一事物分離出來的意義特別是在心智上將某個事實與觀念抽象化(abstraction)的過程。 在近代科學中「精確」常用于測量結果的估定方面有時會與「準確」(accuracy)混淆不清。不過準確與精確是對于測量結果的兩種不同要求前者指經測得的數值與所謂「國家參照標準」(National Reference Standard)數值比較后的準確性后者則指對于相同量的任一測量操作都能得到相同測定值的程度是經統計多次的測量結果后其一測驗值對于統計平均的誤差程度因此其限制較「準確」更多。 對于精確程度的嚴格要求一直是傳統科學研究(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努力的方向期望藉著精確的測量可以更精密地預測并控制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唯從精確一詞意義的歷史根源來看精確是一種分離的行動預設了一個客觀獨立之「實在」來作為其抽離其中因素的對象。因此要求精確的科學實際上是將其研究對象視為可供分解、抽離的客觀實在如此一方面可作抽離式的孤立探究另方面也可免于研究主體的主觀經驗含攝其中以致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當代一些教育學者如經驗-分析教育科學(Empirisch-analytische Erziehungswissenschaft)亦在此種要求精確觀念的影響下企圖建立一套以經驗為基礎的嚴格而精確的教育學體系。然而隨著當代物理科學的發展所謂精確測量的觀念亦受到了挑戰。如海森堡(W. Heisenburg 1901~1976)提出了「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主張由于研究方法與工具的介入研究對象往往改變現象因而不同量度時間與量度地點不可能對于同一研究對象有同等準確或精確的測量。是以所謂科學探究的實在并非完全獨立自存的客體而是量度工具與研究對象交互作用下的產物。此種由當代物理學所帶來的新參與式思考方式使經驗分析教育科學試圖建立經驗檢證、邏輯緊密之精確理論體系的努力也遭受了許多批判。如詮釋學(hermeneutics)與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的教育學者即提倡必須在教育研究方法論引入研究者主體的自省及意識型態(ideology)的批判以與經驗的教育研究結合才能開展教育現象中動態的知識深層結構。
精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精準明確。 【造句】這篇社評立論精確條理清楚頗能切中時弊。
精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細密準確。隋.江總〈攝山棲霞寺碑〉:「志業該練心力精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