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周禮.卷二十二》、《禮記.卷十九》、《后漢書.蔡遵傳》、《三國志》、《晉書》、《宋史.岳飛傳》、《三禮辭典》、《雅樂》、李小華著《劉鳳學訪談》。 2:禮儀名;游戲名、舞名。投壺是把箭投入壺中的一項傳統活動;是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射禮及射藝的延伸。它的起源要溯源到周朝(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該時有射箭的禮儀稱之謂射禮并依不同階級身分分為「大射」、「賓射」、「燕射」及「鄉射禮」數種。所謂大射就是天子及諸侯在舉行祭祀禮儀之前與群臣舉行射禮藉以觀其德行及射藝。凡射中次數較多者始被邀請參與祭祀禮儀。賓射即當諸侯來朝由天子與諸侯共同參與之禮。禮儀過程與大射略同。燕射即天子與諸侯在燕禮之后舉行的射禮。鄉射禮即每年春秋二季鄉大夫集合士及弟子在鄉學中習射之禮。以上這些禮儀過程非常繁瑣加之諸侯在射禮之前必行燕禮(即宴飲之禮)。鄉射之前也要舉行鄉飲酒禮。兩種禮儀連續舉行可能由于時間及場地的因素至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代經常將射禮在酒宴中舉行因此才有「投壺禮」。《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投壺禮盡用之為射禮。」。這樣嚴謹儀式到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時代投壺的禮儀與教化目標逐漸淡化士大夫熱衷于投壺本身的文化氣息。《后漢書.蔡遵傳》:「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必雅歌投壺。」。袁紹(?~公元202)、王弼(公元226~公元249)也善于投壺。晉朝(公元265~公元420)石崇(公元249~公元300)之家伎具有能隔著屏風將箭投入壺中之高超技藝者。《宋史.岳飛傳》:「飛好賢士博覽經史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這種活動與風尚至清朝(1644~1911)仍為士大夫所喜好并流傳至民間。投壺曾傳至日本日本古代士大夫及貴族男女也競相追逐此高雅游戲;尤其在九世紀時吟詩、圍棋、投壺已成為日本高層社會之代表性活動。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傳至日本之投壺所用之壺仍完整地保存在正倉院。今人劉鳳學(1925~)曾以投壺禮為素材創作舞蹈《投壺戲》首演于1974年。
投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古代宴會時的娛樂賓主依次投矢于壺中以投中次數決定勝負勝者斟酒給敗者喝。《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