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舞名。漢族民間舞蹈。泛指在元宵節表演的各種民間舞。舊歷正月十五是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這一天有張燈、耍花燈、扮社火等娛樂活動是我國民間最活躍最熱鬧、民間歌舞最為盛行的節日。它是歷經唐、宋、明、清數千年的傳統燈節。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宋朝京城元宵節舞燈盛況。孔尚任在他的《舞燈行留贈流香閣》一文寫他在俞錦泉家中觀舞姬舞燈:「一燈一燈陸續吐十二金釵廿四燈燈光人面添媚嬌千旋百轉記難真」。說明明代的燈舞已具有相當的水平。清代燈舞更 昌盛。姚燮的《今樂考證》有了更具體的記載:「每人花燈二上場的一十二人應節盤旋頗觸心目。其法有三十六變……」。元宵節的活動以燈舞最多各地稱呼不一有稱《耍燈》有稱《舞燈》亦有稱《花燈》。民間燈舞經過長年累月的演變大約有兩百多舞種。它們按舞法不同進行分類。表演形式多種多樣。花燈又逐漸發展成花燈歌舞小戲。
花燈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彩飾的燈。常指元宵節所懸掛供觀賞的燈。 【造句】每年元宵節前后本地廟宇總會展出各式各樣的花燈。
花燈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各種彩飾的燈。多指元宵節所懸掛供人欣賞各式的燈飾。《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摧。」《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只見院內各色花燈閃灼皆系紗綾札成精致非常。」流行于云、貴、川、湘等省的地方戲。參見「花燈戲」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