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黃麒 & 葉蓉《現代芭蕾》199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2:舞名。為一幕兩場的舞劇創作靈感源自幾個俄羅斯民間故事《伊凡王子》(Prince Ivan)和《火鳥與灰狼》(Firebird and Wolf)。此劇首演于1910年6月25日地點為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演出團體則是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由米契爾.佛金(Michel Fokine)擔任編劇與編舞史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作曲亞歷山大.戈洛文(A.Golovine)舞臺設計。主要舞者包括佛金、佛金娜(Fokina)、布嘉可夫(Bulgakov)、卡薩維娜(Tamara Karsavina)等人。《火鳥》可謂史特拉溫斯基「芭蕾三部曲」──《火鳥》、《彼德羅虛卡》、《春之祭禮》中的第一部開創了「以節奏主導音樂動機」的前衛作曲技巧。此劇不但使史特拉溫斯基一夜成名亦是現代風格的芭蕾音樂崛起的里程碑。在舞蹈的編作上佛金亦有許多大膽的創新。他并不用芭蕾現成的舞步動作來編舞而是根據劇中人物設計出符合角色性格的主題動作。除了讓卡薩維娜所飾演的《火鳥》一角保留了傳統的足尖技巧外他讓魔王、王子、群妖及少女們均裸足上場舞者的表演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芭蕾技巧顯得自由、更富表現力。1917年史特拉溫斯基將《火鳥》的芭蕾音樂改編成含「序曲與火鳥之舞、少女之舞、魔王之舞、搖籃曲和終曲」的管弦樂組曲成為音樂上極受歡迎的經典曲目。而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在1949年時便是利用了這一組曲編導了交響芭蕾風格的《火鳥》。另外像法國現代芭蕾大師莫里斯.貝嘉(Maurice Béjart)也曾為布達佩斯芭蕾舞團編作了現代版的《火鳥》。他塑造了「火鳥」與「不死鳥」兩個主題形象又利用身著軍服的舞者象徵革命者的精神更透過了激烈的舞蹈場面來表現人類追求自由理想的壯烈情懷貝嘉重新賦予《火鳥》新的生命。
火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鳳凰的別名。參見「鳳凰」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