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臥碑乃明、清兩代置于學堂旁的石碑碑上刻有教諭生員的規條。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頒國子監監規又頒禁例十二條于天下鐫立臥碑在明倫堂之左。其內容禁止生員入公門訴訟亦不許生員論及軍民利病諸事。清沿明制順治元年(1644)置曉諭生員的臥碑于太學門外;順治九年又頒臥碑文于直省儒學明倫堂。其內容大要有:生員當立志為忠臣清官留心利民愛國之事;生員不可干求長官結交權要希圖進身;生員不許涉入他人詞訟、作證;軍民一切利病不許生員上書陳言如有一言建白以違制論黜革治罪;生員不許糾黨立盟結社所作文字不許妄行刊刻。除以上禁例外尚有關于教導、課程方面的規定。然而上述禁例與規定目的在培養唯諾的順民小吏而非有為有守的知識分子其源始于明太祖。清康熙年間(1662~1722)且責令各學之教官每月召集諸生于明倫堂誦臥碑文及其他規定諸生須環立靜聽。
臥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明清時代在各處孔子廟的明倫堂上立一碑上刻約束學生不可隨意進出公門及談論國事等的條文稱為「臥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