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五典」一辭出自〔尚書 .舜典〕;帝堯晚年召集四方諸侯討論繼承人選大家推薦以孝聞名的舜。堯乃對舜作各方面的試練;先命舜為司徒經文上說:「慎徽五典五典克從。」五典指五常之教即〔左傳.文公十八年〕所說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堯本以德治國注重教化對舜的試煉先從最基本的職掌教育工作開始;待見到舜工作有成效后。再命舜掌百揆說明了堯把教育列為百政之首也是我國典籍中有關教育措施的最早記載。舜秉持堯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舜攝政后立即派契為司徒擔任「敬敷五教」的工作。五典是五種基本的道德倫常為維系家庭和諧及社會安寧的主要力量;先從家庭做起因為這是每個人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最早、也最切近的行為表現的環境而一家人也是生活中最早、接觸最頻繁的人。
五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少昊、顓頊、高辛、唐、虞所著的典籍。漢.孔安國〈書經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昔常恨三墳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