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士」、「君子」與「圣人」在荀子學說中是修身治學的三種等級。「士」是修身為學的初階泛指立志求學的讀書人;「君子」是具備道德品格足以為民眾表率者的通稱;「圣人」則指聰明睿智、德行完美、可為天下領袖者亦即修身為學的最終境界。〔荀子.勸學〕中說:「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解蔽〕篇中進而解釋說:「學也者固學止之也。惡乎止之?曰:止諸至足。曷謂至足?曰:圣也。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故學者以圣王為師案以圣王之制為法法其法以求其統類以務象效其人。向是而務士也類是而幾君子也知之圣人也。」就是說為學止于圣人之道以其最為完備充足。圣人之道偏及所有人倫事理王者窮盡所有建制法度合兩者則足以為天下百姓準則。所以學者以圣王為師以其制為法。效法圣王求得其原理法則努力從事者即是士類似圣王者即是君子德智兼備者則是圣人。即如〔儒效〕中說:「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也如〔修身〕中所說:「好法而行士也;篤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圣人也。」皆可見荀子以士、君子、圣人為崇法相同理想者之三種不同境界其中士為初階圣人則為終極境界分論如下。 「士」原為周朝建制后行政人員的最低階級(余為卿大夫、諸侯、天子)到了春秋時代成為讀書受教育者的通稱。荀子據時義以「士君子」合稱重義輕利、崇法務實的知識分子。在〔不茍〕篇中荀子區分「士」的不同類型:能尊君愛民、通權達變、善于應物的是「通士」:「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應而至事起而辨若是則可謂通士矣」;能不結黨營私、蒙上嫉下、公正不阿的是「公士」;「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爭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誠信自持不掩過飾非的是「直士」:「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實也)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謹言慎行不妄自尊大的是「愨士」:「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是若是則可謂憨士矣」。在〔儒效〕篇中則以堅守法紀不以私害公的為「勁士」:「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在〔勸學〕篇則以不明禮憲卻能隆重之的為「法士」與明白禮憲卻不重視遵行的「散儒」相對:「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王霸〕篇更以「守千歲之固」的「信士」(固守信法者)、「賢士」、「能士」足以輔弼明主成立霸業(王業則賴君子);〔禮論〕篇則以士之進修者為「修士」。總括說來「士」雖是為學修身的初階亦當具備通達、公正、誠信、謹愨、剛勁、賢能種種美德方足以為霸者佐。 至于「君子」原指「居上位者」以后衍申為有德者的通稱。荀子秉承儒家思想以君子為理想人格具備多種德行:君子首要在「知道」、守道。這里「道」是指人道禮讓忠信禮義之統。如〔儒效〕中說:「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所道也。」〔樂論〕中說:「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君子能以禮外修其行以樂內化其心總而具備誠仁禮義忠信、勤智公勇諸德;〔不茍〕中說:「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至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君子者治禮義者也」;〔修身〕中說:「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端愨誠信拘守而詳」、「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是法勝私也」、「君子之能以公義勝私欲也」;〔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榮辱〕中說:「君子者信矣而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親己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撓是士君子之勇也」〔性惡〕中說:「少言則徑而省論而法若秩之以繩是士君子之智也」。由此可知君子諸德兼備人格完美正如〔勸學〕中說:「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君子除了道德全備思辨言辭也極其精審周全。所謂「君子必辯」(參見「兼術」)荀子認為君子必然樂于推廣仁道言辯不窮。在〔非相〕篇中荀子并且區分「圣人之辯」與「士君子之辯」:「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圣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圣人聰明睿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士君子則慎于謀慮察納雅言以持論公正不黨是「士君子之辯」。 君子既然諸德畢全以公義勝私欲隆禮義之統便可輯和群眾成為治法之源。〔君道〕中說:「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械數者法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原也」。荀子秉承儒家傳統「人治」思想認為治亂系乎為政者所謂「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為治理國家的原理原則但有賴人-君子制定之執行之。因此君子才是真正的治法本源至于法令規章則是溯源而下的末流。
士君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舊制士指州長、黨正君子指卿、大夫、士。故后以士君子稱上流社會的人。《禮記.鄉飲酒義》:「鄉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間。」唐.孔穎達.正義:「士州長黨正也;君子謂卿大夫士也。」品德高尚而有學問的人。《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此乃有識者之所嘆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