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公患」是說公眾的禍患或害處見于〔荀子〕書中的有兩處最明顯一在〔榮辱篇〕中說「陋」是天下的公患;一在〔解蔽篇〕中說「蔽」是心術的公患。 〔榮辱篇〕中說「陋」為天下公患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師法。因為人之可貴之處在于「心有徵知」(見「徵知」)是統攝五官的最高官能;但是若沒有師的教導和禮法的規范心可能只是像口腹一樣沒有美食而只有粗茶淡飯時也會以粗茶淡飯為滿足初次看見美食反而會覺得奇怪;但到嘗過美食之后就不要再吃粗茶淡飯了。這是由于知的鄙陋所以鄙陋是天下的公患。反過來說要免去這公患就要有師法之治使人知道美好和愚陋之別祛除愚陋要有清明完備的知識。 〔解蔽篇〕(參見該條)中說:「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指人往往只知其一而不全也就為這所知的一端所蔽。然后指出蔽的種類有:「欲」、「惡」(讀ㄨˋ)、「始」、「終」、「遠」、「近」、「博」、「淺」、「古」、「今」;接著說:「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是說人在蔽于一端的時候就不肯再求了解相對的一面和其他的各面堅持一端難免失之偏頗是心術之患在于狹隘而固執。反過來說要祛除這種公患就要以豁然大公的態度對任何事務要從每個角度觀察了解透徹以后才能把偏狹的主觀變成公正的客觀才不致有所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