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醫學在中國教育史上為歷代皆設之官學。醫學之教授古已有之唐、宋始盛。據〔唐六典.太常寺〕載晉代以上手醫子弟代習者令助教部教之。劉宋元嘉二十年(443)太醫令秦承祖奏置醫學以廣教授;至三十年省。后魏有太醫博土、助教。隋太醫有博士二人、助教一人。 唐制系在太常寺太醫署之下置醫學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從九品上(唐初二人貞觀省一人)。醫學博士掌以醫術教授諸生習〔本草〕、〔甲乙〕、〔脈經〕。鍼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一人從九品下。鍼博士掌教鍼生以經脈、孔穴使識浮沈澀滑之候。凡鍼生習業者教如醫生法。按摩博士一人從九品下;按摩師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以消息導引之法以除人之八疾損傷折跌者正之。咒禁博士一人從九品下;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拔除邪魅之為腐者。以上諸生考試登用如國子監。又據〔舊唐書.太宗本紀〕載:貞觀三年(629)九月癸丑詔諸州置醫學于是中央與地方均有醫之教。 宋制據〔宋史.選舉志〕載:醫學初隸太常寺神宗時始置太醫局及教授一人九科學生三百人。設方脈科、鍼科、瘍科等以教之。凡方脈以〔素問〕、〔難經〕、〔脈經〕為大經以〔巢氏病源〕、〔龍樹論〕、〔千金翼方〕為小經;鍼、瘍兩科則去〔脈經〕而增〔三部鍼炙經〕。常以看試取合格者;太學、武學、律學三學生愿與者聽之。又據〔宋會要輯稿.崇儒三〕徽宗崇寧二年(1103)二月詔太醫局改隸國子監仿三學之制行三舍法。置博士、正、錄各四員分科教事糾行規矩。立上舍四十人內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齋各置長、諭一人。仍準前分三科。其考試:第一場問三經大義五道;次場方脈試脈經、運氣大義各二道鍼、瘍試小經大義三道運氣大義二道;三場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為尚藥局醫師以下職余各以等第授以本學博士、正、錄及外州醫學教授。政和四年(1114)八月詔諸州縣并置醫學于學內別為齋教養隸于州縣學。南宋時醫學數興數廢。 元制據〔元史卷.選舉志〕載:世祖中統二年(1261)依太醫院使王猶之請設諸路醫學。又同書〔百官志〕載至元九年(1272)置醫學提舉司;十三年罷;十四年復置。其職掌考較諸路醫生課義試驗太醫教官校勘名醫撰述文字辨驗藥材訓誨太醫子弟領各處醫學。復置之醫學屬太醫院而非國子監。 明初沿元制據〔明史.職官志〕載明置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凡醫家子弟擇師而教之。 清制據〔清史稿校注.職官志〕載醫學府正科、州典科、縣訓科各一人。由所轄有司遴諳醫理者充之。
醫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研究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的科學。 【造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醫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研究治病的科學。明代設醫官于地方稱為「醫學」。為不給祿的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