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錢世錦《世界十大芭蕾舞劇欣賞》1991、Kay Tichenor《Ballet Colors and Story Album》1995. 2:舞名。為米歇爾.佛金(M. Fokine)所編創的獨幕舞劇。1909年6月2日由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首演于巴黎的夏特萊劇場(Théatre du Chatelet)。主要舞者包括巴芙洛娃(Pavlova)、卡薩維娜(Karsavina)、巴爾蒂娜(Baldina)及尼金斯基(Nijinski)。舞臺布景則由貝諾瓦(Benois)負責。音樂雖全部采用波蘭作曲家蕭邦(Chopin 1810-1849)的作品但蕭邦寫這些曲子的原意全然不是為了舞蹈伴奏更未料及自己逝世半世紀后會有編舞家如此迷戀他的這些音樂作品而創作了這一出充滿浪漫氣息的《仙女們》。1906年佛金在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發現了一本題名《蕭邦集錦》(Chopiniana)的管弦樂總譜這是俄國作曲家格拉祖諾夫(Glazunov 1865-1936)根據蕭邦的鋼琴曲而編的組曲包括了《波蘭舞曲》(Plonaise OP. 40-1)、《F大調夜曲》(Noctune OP. 15-1)《降A大調馬祖卡舞曲》(Mazurka OP. 50-2)及《降A大調塔蘭特拉舞曲》(Tarantella OP. 43)四首曲子。這份譜子對于當時正想改革芭蕾內容、形式與恢復浪漫主義美感的佛金提供莫大的靈感藉此他馬上構思新作品的內容與結構。他邀請格拉祖諾夫(Glazunov)為蕭邦的音樂編曲另外加上蕭邦一首聞名的鋼琴曲《升C小調圓舞曲》(OP. 46-2)與原有的四段曲子加起來共編作了五段舞蹈次序為:《波蘭舞曲》、《夜曲》、《馬祖卡舞曲》、《圓舞曲》及《塔蘭特拉舞曲》。這個同樣題名為《蕭邦集錦》(Chopiniana)的舞作于1908年4月6日在馬林斯基劇院(Maryinky Theater)演出。第二年佛金為了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的法國公演將原來的《蕭邦集錦》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他放棄了原本五段曲子的四段僅留了升C小調圓舞曲另外選擇了蕭其他的鋼曲請音樂家莫里斯.蓋拉(Maurice Keller)將其編為管弦樂曲。佛金也放棄了原作中的并湊式情節重新參考了古老舞劇《仙女》(La Sylphide 1832)的劇情大綱及《吉賽爾》(Giselle 1841)中的人物形象產生了新的劇情構思:森林深處的水池邊有一群空氣精靈圍著沉思的詩人舞蹈的情景于是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新舞作充滿了詩意及幻想色彩.由于受到了塔格里尼(Taglioni)《仙女》的啟發及為了表示與《仙女》之間的情感、構思和風格上的相承關系《蕭邦集錦》在巴黎正式演出前改名為現今的《仙女們》。舞作一共利用了蕭邦的八個鋼琴曲分別是:《前奏曲》(Prelude in A OP. 28-7)、《夜曲》(Noctune in A Flat OP. 32-2)、《圓舞曲》(Valse in G Flat OP. 70-1)、《D大調馬祖卡》(OP. 33-2)、《C大調馬祖卡》(OP. 67-3)、《前奏曲》(Prelude in A OP. 28-7)、《升C小調圓舞曲》(Valse in C Sharp Minor OP. 64-2)及《華麗圓舞曲》(Grand Valse in E Flat OP. 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