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鶯囀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教坊記》、《日本史.樂志》、《舞樂圖說》、張師勛《韓國傳統(tǒng)舞蹈研究》。 2:舞名;樂名。一、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大曲之一。系讌樂屬軟舞。高宗(公元650~公元683)時代由樂工白明達所作。據(jù)載:「高宗曉音律聞風葉鳥聲皆蹈以應(yīng)節(jié)。嘗晨坐聞鶯聲命歌工白明達寫之為春鶯囀。后亦為舞曲。」詩人張佑曾在其詩中描寫《春鶯囀》演出時之情境:「……內(nèi)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推測《春鶯囀》屬唐代之軟舞可能為一首藝術(shù)性、欣賞性較高之女性舞蹈。此舞傳至日本列入宮廷雅樂左方舞樂之一保存?zhèn)鞒兄两瘛T摌废狄颊{(diào)、新樂、大曲。舞者六人或四人襲裝束、諸肩袒。舞分:一、〈游聲〉無拍節(jié);二、〈序〉拍子十六;三、〈颯踏〉早八拍子、拍子十六;四、〈入破〉早六拍子、拍子十六;五、〈鳥聲〉拍子十六;六、〈急聲〉早六拍子、拍子十六。二、韓國也有《春鶯囀》;韓國之《春鶯囀》系翼宗(1809-1830)所創(chuàng)作獨舞一人舞于「花紋席」上舞姿典雅服飾華麗。有唱詞及音樂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