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萍江采萍的生平
梅妃姓江,是莆田人。她的父親江仲遜,一輩子都在行醫。梅妃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記載周文王后妃事跡的《周南》和《召南》兩部分詩,并對她父親說:“我雖然是個女孩,卻把這些作為我的志向。”父親很驚訝,覺得她很不像一般女孩,為她取名“采蘋”。
唐玄宗開元年間,高力士出使福建、廣東一帶,梅妃那時已經十五歲了。高力士見她年輕貌美,就選中了她,帶回京都去侍奉唐明皇,非常受皇帝寵愛。當時京城長安的太極、大明、興慶三座宮殿,東都洛陽的太初、上陽兩座宮殿,宮中的宮女加起來差不多有四萬人,唐明皇自從得到梅妃后,就把她們都看得像塵土一樣。宮中那些妃嬪們也自認為比不上梅妃。
梅妃會寫文章,自認可以跟晉朝的才女謝道蘊相比。她化淡妝又穿素色的衣服,但姿態容貌卻非常明秀雅麗,簡直無法用筆墨描繪出來。她生性喜愛梅花,她住的地方,欄干內外,都要種幾棵。因此皇帝在她的住處題了一塊匾額叫“梅亭”。梅花盛開的時候,梅妃賞花作詩,到了夜晚還戀戀不舍地在花下徘徊,不愿離開。皇帝因為她有這個愛好,開玩笑地稱她為“梅妃”。梅妃寫有《蕭蘭》、《梨園》、《梅花》、《風笛》、《玻杯》、《剪刀》、《綺窗》七篇賦。
這時候,天下太平已經很多年,國內外都沒有發生什么重大事情。皇帝和自己的兄弟之間非常友愛,每天和兄弟們結伴歡宴,一定是梅妃在旁邊侍候。有一次皇帝叫梅妃剖開橙,然后分送給各位王爺。當分到漢王那里時,漢王偷偷用腳踩她的鞋子,梅妃馬上就回到房里去。皇帝一直叫她過去,她派人去回話說:“剛才鞋子上的珠串散了,等串好了就過去。”后來皇帝看她過很久還沒到,就親自去叫她,她拉著上衣來迎接皇帝,說是胸腹部覺得不舒服,真的沒辦法過去,她終究還是沒有再到場。她仗著自己受寵,竟然可以不聽皇帝的話。后來皇帝和她比賽煮茶,對兄弟們開玩笑說:“這是個梅精啊。吹白玉笛,跳‘驚鴻舞’,讓在座的人都贊美。現在比賽煮茶又贏我。”梅妃回答說:“這種小游戲,我不小心勝了陛下。要是調和四海,統率萬邦,皇上自有法度,像我這樣的小女子怎么能跟您比勝負呢?”皇帝聽了十分高興。
后來碰到楊太真入宮,梅妃得到的寵愛就漸漸被分走。皇帝對她還是沒有疏遠的意思,可是梅妃和太真兩人不和,連走路都互相避開。皇帝曾經把他們比作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說這比喻不恰當,偷偷地當作笑話來看。楊太真忌妒又有心機,梅妃性格柔弱,沒辦法贏太真,最后竟被太真遷到上陽東宮去了。后來皇帝想念梅妃,夜里派小太監暗地里拿駿馬把梅妃帶到到翠華西閣,兩人談起過去的情愛,都抑制不住悲傷的心情。皇帝因為和梅妃同寢,睡過了時間,侍從驚慌地跑來通報說:“貴妃已經到了閣前,應該怎么辦?”皇帝披上衣服,抱起梅妃把她藏在簾子夾層里。太真到了以后,問:“梅精在哪里?”皇帝說:“她在東宮啊。”太真說:“請把她叫來,今天一同到溫泉沐浴。”皇帝說:“這個女人已經被趕走了,不要跟我們一起去。”太真語氣更加堅決,皇帝眼睛卻看向別處,不想回答她。楊太真大怒,說:“這里杯盤狼藉,床底下有女人丟下的鞋,夜里是誰陪陛下睡覺,讓陛下到日出還不上朝?陛下去見群臣吧,我就在這里等陛下回來。”皇帝十分狼狽,拉起被子,臉朝里又躺下了,說:“朕今天不舒服,沒有辦法上朝。”楊太真氣得不得了,徑自回到自己住所去了。皇帝馬上再到那個隱藏的地方找梅妃,她卻已經被小太監送出去,叫她走回東宮去了。皇帝氣得要命,就把那個小太監殺了。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頭上插的釵飾封起來送去給梅妃。梅妃問使者說:“皇上是堅決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說:“皇上并不是拋棄妃子,實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說:“怕因為愛我會惹胖丫頭不高興,這不是等于拋棄我嗎?”
梅妃拿一千兩黃金送給高力士,請他找一個文人,像司馬相如作《長門賦》①那樣寫一篇詩賦,想用來打動皇帝的心。高力士正在討好楊太真,而且也怕貴妃的勢力,就叫人告訴梅妃,說沒有人會寫賦。梅妃就自己寫了一篇《樓東賦》。(注解:①《長門賦》相傳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被貶到長門宮,陳皇后為了打動漢武帝,贈給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黃金百斤,請他寫了一篇《長門賦》,表達自己的悲哀之情,果然打動了漢武帝,重新得到了寵幸。)《樓東賦》主要內容大概是:
玉鏡上積滿了灰塵,妝匣中沒有了香味。懶得梳漂亮的發式,懶得穿美麗的衣衫。苦于這寂寞和無聊,只好在冷宮中沉思;梅花一瓣瓣飄零,隔著長門宮,你卻無法看到。花如有心,飄揚的全都是恨;柳若有眼,流出的全都是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黃昏獨坐樓頭,怎忍心去聽笙簫吹奏;碧云伴隨落日,只好對著明月凝悵。再也沒有辦法去溫泉沐浴了,卻回憶起拾翠羽時的游伴。成天關在這深深的長門宮里,嗟嘆沒有青鳥幫我傳遞消息。想起那太液池里的清波,水光浮蕩,笙歌悠揚;陪從皇上,演奏《舞鸞》妙曲,乘坐畫鷗的仙舟。君主情意綿綿,難舍難分。發誓要像高山大海那樣情意常在,像太陽月亮那樣恩愛永存。怎奈有人嫉妒成性,奪走我的寵愛,把我打入冷宮。再想要往日的歡樂已是難得,只能把無盡的思念放在夢中。空度過朝朝暮暮,無臉對秋雨春風。想有司馬相如來獻賦,無奈世上才子詩筆不工。表達愁悶還沒有寫完,卻已響起報時的晨鐘。空自長嘆掩面哭泣,彷徨徘徊漫步樓東。
楊太真聽說了,就在玄宗跟前告狀說:“江妃太粗鄙下賤了,用隱語來發泄她的怨恨,請你賜她死。”皇帝卻沉默不語。
一次,正好出使嶺南的人回來,梅妃就問身邊的人:“這是哪兒的驛使來了?莫非是送梅花的使者?”回答說:“是藩國給楊妃進貢荔枝的使者來了。”梅妃一聽,心里難過,哽咽流下了眼淚。
有一次正巧外國使者來,皇帝派人包了一斛珍珠偷偷地送給梅妃。梅妃不肯接受,寫了一首詩交給送珍珠來的使者,說:“替我送到皇帝那里。”詩寫道: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帝看了詩,悶悶不樂。指示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這個曲名就是從這里來的。
后來安祿山侵占都城,皇帝逃出京城往西避難,楊太真也死了。等到皇帝回到京城,到梅妃住的地方去,卻找不到她。皇帝悲哀地以為,一定是在戰禍之后,梅妃流落到別的地方去了。就下詔,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兩級,賞錢百萬。眾人到處尋找,仍不知她在哪里。皇帝又命令會道術的道士神靈出體,潛入天庭地府,還是找不到。有一個宦官獻了一幅她的畫像,皇帝說:“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就在上面題了一首詩,說: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自己讀著讀著就流下了眼淚,又叫人把這幅畫像刻在石頭上。某一天皇帝在睡午覺,仿佛看見梅妃隔著竹叢在哭泣,雖然用袖子掩著臉,但看得出淚眼婆娑,像花瓣上沾著露珠一樣。梅妃說:“當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亂兵的手上,有可憐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東邊的梅樹下。”皇帝嚇出一身冷汗,醒來后,馬上派人去太液池邊挖掘尋找,卻找不到。皇帝更加悶悶不樂,忽然想到溫泉池邊有十幾棵梅樹,難道會在那個地方嗎?想到這里,皇帝親自前往,叫人挖掘。才挖了幾棵樹,就找到尸體,外面用錦褥裹著,放在一個酒槽里,上面堆著差不多三尺厚的土。皇上放聲大哭,旁邊的人都不忍心看他傷心的樣子。仔細察看梅妃身上的傷,只見肋下有刀痕。皇帝親自寫祭文祭奠她,按照妃子的禮節把她重新下葬在別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