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樹 欒樹信息簡介 |
中文名 欒樹 |
拉丁學名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
|
| 別稱 木欒,欒華,烏拉,烏拉膠,黑色葉樹,石欒樹,黑葉樹,木欄牙 |
界 植物界 |
|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
|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無患子目 |
|
| 科 無患子科 |
亞科 車桑子亞科 |
|
| 屬 欒樹屬 |
種 欒樹 |
|
| 分布區域 中國大部分省區、世界各地有栽培。 |
|
欒樹簡介
欒樹(學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別名:木欒、欒華等,是無患子科、欒樹屬植物。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皮孔小,灰至暗揭色;小枝具疣點,與葉軸、葉柄均被皺曲的短柔毛或無毛。
欒樹生長于石灰石風化產生的鈣基土壤中,耐寒,在中國只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下游,在海河流域以北很少見,也不能生長在硅基酸性的紅土地區。欒樹春季發芽較晚,秋季落葉早,因此每年的生長期較短,生長緩慢,木材只能用于制造一些小器具,種子可以榨制工業用油。
|
欒樹基本信息
學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別名:欒樹、木欒、欒華、烏拉、烏拉膠、石欒樹、黑葉樹、木欄牙等。
科屬:無患子科、欒樹屬。
|
欒樹形態特征
植株類型:落葉喬木或灌木。
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
小枝:具疣點,與葉軸、葉柄均被皺曲的短柔毛或無毛。
葉: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復葉,小葉(7-)11-18片,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
花:聚傘圓錐花序,花淡黃色,花瓣4枚,花期6~8月。
果:蒴果圓錐形,具3棱,種子每室1顆,黑色,近球形,果期9~10月。
|
欒樹生長習性
土壤:欒樹生長于石灰石風化產生的鈣基土壤中,也可在弱酸性和堿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光照:喜光,稍耐半蔭。
耐寒性:耐寒,可抗零下25℃低溫。
耐旱與耐水性:耐旱,不耐長時間積水。
適應性: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抗煙塵能力較強,對粉塵、二氧化硫、臭氧等污染物抗性較強。
|
欒樹分布范圍
原產地:中國和朝鮮半島。
國內分布:中國分布于大部分省區,自東半部的遼寧起,經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以華中、華東較為常見。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等地也有分布。
|
欒樹價值與應用
觀賞價值:欒樹是優美的觀賞樹種,春季嫩葉紅艷,夏季滿樹黃花綻放,秋季葉片變黃,枝頭掛滿紅色的蒴果,適宜用作行道樹和庭蔭樹。
藥用價值:欒的花以“欒華”入藥,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經濟價值: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葉和花可用于制染料;種子被用來制作佛珠或榨制工業用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