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未開通
學名: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 (L.) Schott),屬于豆科槐屬。
類型:落葉喬木,高度可達25米,胸徑可達1.5米。
樹皮:暗灰色,具縱裂紋。
枝葉:枝葉密生,羽狀復葉,小葉4-7對,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
原產地:中國北部。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于中國,特別是高溫高濕的華南、西南地區,以及黃河流域華北平原及江淮地區。此外,越南、日本、朝鮮和歐美國家亦有栽培。
生長習性:喜光而稍耐蔭,能適應較冷氣候,根深而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至石灰性及輕度鹽堿土條件下都能正常生長。抗風,也耐干旱、瘠薄,能適應城市土壤板結等不良環境條件。
主要通過播種法繁殖。
花:圓錐花序頂生,花蝶形,夏季開黃白色花,略具芳香。花期一般在6-7月。
果實:莢果肉質,念珠狀不開裂,黃綠色,常懸垂樹梢,經冬不落。內含種子,種子腎形,棕黑色。果期在8-10月。
園林價值:樹冠優美,花芳香,是行道樹和優良的蜜源植物。因其耐煙毒能力強,也是廠礦區良好的綠化樹種。
經濟價值:花和莢果入藥,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木材堅韌、耐水濕、富彈性,可供建筑、家具、農具用。
生態價值:具有較好的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作用,可廣泛用于各地的水土保持。
中國有龍爪槐(盤槐、蟠槐、倒栽槐)、毛葉槐、蓳花槐(玫瑰花槐、紫花槐)、五葉槐(槐)等四個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