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環林嗣環的軼事
“站起來!”隨著塾師不怒自威的喊聲,從窗外慢慢探出一個六歲光景孩子的腦袋。他身上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手中拿著放牛的鞭子。
塾師和學子們紛紛走出私塾。“你叫什么名字?”塾師俯下身子關切地問。“我叫林嗣環,家住赤嶺后畬。”孩子用鞭子指了指不遠處的村落,又不問自答地作介紹:“父林之粟,兄嗣禎。我很喜歡聽先生講課,已來偷聽半年有余了!”“那你就來讀書吧!”“我家窮,供不起我讀書!”塾師頷首捋須良久,忽靈機一動:“嗣環,請你進學堂坐一會兒好嗎?”
塾師安排嗣環和眾學子坐好,攤開紙筆,宣布考試開始。結果讓塾師始料莫及、心花怒放,林嗣環這個從未上過學堂的放牛娃,妙語連珠、辭清意暢的作文,令那班鄉紳富賈的紈绔子弟,瞠目結舌,難望項背。
塾師磨破嘴皮磨穿鞋底,用免收束修、資助筆墨、接濟家用等條件,博得林之粟的首肯,讓嗣環進私塾跟班旁讀。
嗣環邊幫父親勞作,邊努力攻讀。公元1615年,嗣環7歲那年,大學士黃景坊不信他能“勵志自研”、“日記萬言”,特地對他進行面試,也被他的聰慧天資所折服,便破例收他為“伴讀”。嗣環自此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學業更是突飛猛進。
第一次參加鄉試,主考官認定字字珠璣之文,絕不可能出自乳臭未干的窮孩子之手,武斷地判定為“抄襲”。
落榜蒙冤的嗣環受盡白眼。有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樣到黃井打水,可鄰居們已暗相串通,故意于前夜將水桶全收進屋內。打不到水的嗣環默立井旁,對天發誓:“士可辱,志不可奪!我定愈加發奮……”忽然,井底訇然有聲,井水漫上井盤。至今,嗣環故居門前這眼黃井的水位,仍遠高于旁側的池塘水面,成為福建安溪縣赤嶺后畬一大景觀。
子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嗣環落第不落志,“黃井祝天”后的日子,更付諸“虎崆耕讀”。公元1642年,34歲的林嗣環中舉人。繼之又蟾宮折桂,順利通過會試,高中進士。嗣環的軼事,在其故鄉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