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卿劉元卿的生平
劉元卿從小發奮讀書,隆慶四年(1570年)在江西鄉試中奪魁,后來在他人的推薦下,帶著向朝廷的上書和文卷參加會試,但因“五策傷時,懺張居正”,未獲取錄,還險遭殺身之禍。隆慶六年(1572年)他創立復禮書院。萬歷二年(1574年)再次參加考試,又沒有被取錄,于是絕意功名,回到家鄉,研究理學,收徒講學。
萬歷七年(1579年)神宗詔毀書院,全國大多數書院被迫停辦,而劉元卿把復禮書院改名為“五谷神祠”,仍聚眾講學如故。后來學禁解除,復禮書院又恢復原名,此后名聲更大,“道日益隆,譽日益廣”。復禮書院有嚴密的學規,且教育質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遠千里來此求學,海內學者對劉元卿的學識非常欽佩,譽他為“泰山北斗”。劉元卿還創辦了識仁、中道、一德等書院,至此,他與當時省內名流吳康齋、鄧潛谷、章本清齊名,被人們稱為“江右四君子”。
隨著知名度擴大,不少官員多次上書朝廷,推薦劉元卿,稱劉元卿為“負邁俗之志節,蘊濟世之經綸”。皇帝非常重視,授他為“國子博士”、“階承德郎”銜,特別下旨叫劉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劉元卿悉心講學,不肯去做官。后來皇帝又再次派員催他赴任,劉元卿再三推辭不掉,只好應召入京。不久,即升禮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許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舉措,在《請舉朝講疏》、《節制貢吏疏》、《直陳御倭第一要務疏》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對于革除弊政、安定邊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劉元卿的這些政治主張,得不到皇帝的采納,于是他稱病辭歸,告老還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