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徐弘祖詩詞作品集: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徐弘祖
徐弘祖簡介

全 名 徐弘祖

徐弘祖徐弘祖簡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后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岳、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后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徐弘祖徐弘祖的生平


  

三個階段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宿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游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并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5)至48歲(1635)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二卷,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二,其中含“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第三階段為51歲(1638)至54歲(1641)為紀游后段,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云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8卷游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6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云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53歲(1640)云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4歲(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早年時期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里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志在四方

  明朝時,一個10歲的男孩讀書時有感而笑,母親問他笑什么,男孩說:“全國有九州五岳,寫這本書的人自夸他已走完了八州,攀登了四岳。這個人的志向并不大,要是我,非要歷九州、登五岳不可。”這個男孩就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明萬歷十四年(公元1586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市。他的祖上曾經做過官。在明代,知識分子要做官,就要按照政府的規定讀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并參加考試,即所謂“科舉”,考試所作的文章也得遵循政府規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規定的范圍就不會被選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數知識分子都走上了死讀經書,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識分子的思想被緊緊地束縛住,學術風氣死氣沉沉。徐霞客也曾參加過八股考試,但失敗了。此后,他便決定不再走考試做官的道路,決心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考察事業。這一抉擇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它意味著與當時流行的社會風習的決裂,是要有勇氣和膽識的,而且還要承受一些守舊的人的譏笑和指責。徐霞客堅定地這樣做了,他的家庭,特別是他的母親有力地支持了他,他說:“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讓兒子像籬笆中的雞,車轅下馬,被困著呢?”

  徐霞客從小就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他喜歡讀地理、歷史和游歷探險方面的書,向往著“問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在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后,便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當作一成不變的經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識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在攻讀中,他發現前人著述的內容,很多是歷代沿襲,轉抄自較早的地理學著作,很少有人進行實地的考察。因而,有的地理著作記述錯了,也被照抄照搬,以訛傳訛。前代的人錯了,后代的人也跟著錯。他對前人著作中的不少問題,提出了大膽的懷疑。例如關于長江的源頭問題,在被認為是經典地理著作的《禹貢》中,說是“岷山導江”,后來不少人都沿襲這一說法,徐霞客提出了為什么長江比黃河長,而長江之源那么短,黃河之源卻那么長的疑問,認為《禹貢》上的說法是解釋不通的。為了搞清祖國河山的真實面貌,徐霞客決定親身進行實地考察。

  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游。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么能因為我在,就像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

  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五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游歷足跡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游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后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后游歷了江蘇、安徽、浙江 、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天津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徐霞客游歷了如此廣闊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贊嘆不已了,更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他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這從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獻身大自然的決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堅強。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

  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旅游生活

  更為可貴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有時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殘垣老樹之下,他也要點起油燈,燃起篝火,堅持寫游歷日記。他先后寫了200多萬字的游記,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可惜的是,他的日記大部分已經散佚,現存的《徐霞客游記》,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這僅存的4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仍然向我們展現了他廣闊范圍的考察記實,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地理風貌。

  

游歷中的歷險紀略

  徐霞客在游歷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上面說的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便是發生在公元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游中。這次出游,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他的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險些喪命。當時,有人勸他不如回去,并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向前走去。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困難被他踩在腳下,他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個雨后的夜晚,在湘水之中停泊的一艘客船上,乘客們在連綿好些日子的阻雨之后,看到了皎潔的明月,觀賞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頓覺爽朗異常。正當乘客們盡興之后上床休息時,忽然喊殺聲驟起,一群強盜竄上船來,一時火炬亂晃,刀光劍影交錯,大難降臨船上。這時,只見一個人飛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進了別的船里。

  這個跳水的人,年約五十開外,身材修長,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動敏捷。他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臺,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巖石上,然后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臺上才發現下面斗深百丈,無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準備爬回崖頂。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巖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結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于爬上了崖頂。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巖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時,已是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懸的荊棘,“亂墜而下”。他在中岳嵩山,從太室絕頂上也是順著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徐霞客驚人的游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無論多么疲勞,無論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他寫下的游記有二百六十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來的經過后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這部書二百六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徐弘祖徐弘祖的成就貢獻


  徐霞客的游歷,并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如他對福建建溪和寧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嶺和馬嶺分別為建溪和寧洋溪的發源地,兩座嶺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兩條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長,而寧洋溪短。徐霞客經過考察,找出寧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結論。“程愈迫則流愈急”,也就是說路程越短,水流越急。這個地理學上的著名結論,就是由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來的。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浩蕩的長江流經大半個中國,它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后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徐霞客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于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于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上源。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徐霞客沒能找到長江的真正源頭。但他為尋找長江源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巖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分布很廣泛。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云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巖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巖洞。在湘南九嶷山,他聽說有個飛龍巖,就請當地的和尚明宗引導,帶著火炬去考察。飛龍巖是個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內又是坑又是水,很難行走。徐霞客全不顧及,一直深入進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幾次勸他回去,他都不聽。直到火炬快燒完了,他才戀戀不舍地往回走。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巖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我們的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巖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巖地貌學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除上述所說,他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他的這部奇書,在文學上的價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說是優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時他已五十一歲了。這次他主要游歷了我國的西南地區,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云南騰沖),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鄉。他回鄉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還翻看自己收集的巖石標本。臨死前,他手里還緊緊的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遠學習的。

  徐宏祖霞客,后世譽之為大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乃至史學家;其研發價值,代有精進,稱之為“千古奇人”、“千古奇書”,自是中外公論。《徐霞客游記》第一篇寫的就是徐宏祖從寧海西門進入天臺山脈的事。


徐弘祖徐弘祖的紀念建筑


  

徐霞客旅游博物館

  中國徐霞客旅游博物館位于中國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覽園東南角,總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投資約3000萬元。博物館以"中國旅游第一人"、"中國旅游第一館"為核心,設置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覽展示、中國旅游發展史、徐霞客文化學術交流、多媒體現代演示空間及休閑觀景等功能,展示"壯行天下、探索無限"的霞客精神。

  整個博物館通過"自下而上"的位置順序,"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分別展示古代館、現代館和未來館三大主線。古代館用于展示與霞客精神、霞客事跡、霞客生平有關的歷史人文資源、材料、文獻等人文藝術精品,主要展出古人所著有關旅游的詩歌、散文、游記等(如:《佛國記》《水經注》《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著作),目前,已收集到徐霞客游記各類版本50余種,跟徐霞客有關的書5個不同的版本,郵票1個版本,明信片5種,紀念幣1種、大銅幣2種,海報1張,首日封2種。現代館用于展示與霞客游記有關的祖國山河、自然風光、地質資料等科學資料,讓游客跟隨霞客的足跡,體驗中國的錦繡河山。未來館用于展示"傳承霞客精神,緊跟時代脈搏"的未來科技旅游成果、旅游方式,同時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旅游精神。通過高新技術的手段,體現諸如太空游,海底游,環球游等未來的旅游方式,與游戲產業、科幻影視、科普教育結合,通過游客的直接操作、參與、演示,體驗新奇、刺激、幻想的未來旅游,增強旅游項目的知識性、趣味性和體驗性。

  中國徐霞客旅游博物館工程于2008年6月底完成招投標,7月9日開工建設。目前正抓緊實施基礎工程及陳列策劃設計,2009年3月29日完成主體建筑、外立面裝飾工程、布展并對游人開放。將其建成為展示中國旅游的"文化極品"、"藝術絕品"、"旅游名品"與"傳世精品" 。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勝水橋、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園等組成。故居為明式建筑,門庭掛有陸定一同志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展廳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巖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后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志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為明代書法藝術的縮影,很為寶貴。

  徐霞客墓位于晴山堂后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塑像兩側樹立了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的題詞和原交通部副部長潘琪撰寫的碑文、整個墓陵肅穆幽靜。

  仰圣園是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曠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紀念,于2001年徐霞客游記碑廊為主體的江南園林。該園位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間,占地20畝,內涵豐富、品味高雅。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列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德育教育基地,每天來參觀的學者,游客絡繹不絕。徐霞客故居熱誠歡迎社會各界和旅游愛好者前來參觀旅游。

   人物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贵阳市| 苍南县| 中山市| 长子县| 禹州市| 嵊泗县| 正定县| 柳州市| 汉源县| 江山市| 元阳县| 饶河县| 德庆县| 涟源市| 府谷县| 石家庄市| 高邮市| 沙坪坝区| 平邑县| 大安市| 肥西县| 新平| 通海县| 团风县| 阿巴嘎旗| 琼结县| 新龙县| 临沭县| 介休市| 通城县| 韩城市| 安新县| 商水县| 德昌县| 江津市| 大英县| 普安县| 廉江市| 漳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